毛泽东的家风故事(二)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搜狐网 发布时间:2024-02-18 08:17
字号:

    严以教子

    毛泽东对子女品格修为的要求非常高。他教育子女要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看待自己,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对待他人。

    1946年1月,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。相别19年的父亲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洋装,换上布衣,到陕北贫瘠的乡村当农民,拜农民为师。一开始,毛岸英是和毛泽东住在一起的,但不久,毛泽东就让毛岸英搬到中央机关去住。他还问毛岸英:“你吃什么灶?”毛岸英如实地回答:“中灶。”毛泽东一听便生气地责问毛岸英:“你有什么资格吃中灶?你应该跟战士一起吃大灶。”毛泽东如此“苛刻”,就是要让毛岸英“接地气”,让他明白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,不能搞特殊。

    李讷是毛泽东最小的女儿,毛泽东对她疼爱有加,但也一再告诫她,不要自以为是,不要搞特殊。上大学后,李讷住学校,吃食堂,每周六下课才回家。有一次,李讷离校晚,卫士李银桥担心一个女孩子走夜路不安全,便瞒着毛泽东派车去接李讷。毛泽东得知此事后,狠狠地批评了李银桥。李银桥委屈地说:“就是怕不安全。”毛泽东严厉地说:“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,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行?不许用车接,说过就要照办,让她们自己骑车子回来。”

   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,在毛泽东的支持与鼓励下,毛岸英立即提出要参加志愿军。当时,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劝说,毛岸英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,因为毛泽东已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失去了5位亲人。但是,毛泽东却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。后来,毛岸英的牺牲让毛泽东万分悲痛,当彭德怀就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向毛泽东详细作汇报时,毛泽东听罢,沉默了一会,对彭德怀说:“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。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,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。”开怀家国事,不言身与家,就是毛泽东严以教子家风的精准概括。

    图为毛泽东在中南海与毛岸英合影

标签:
关联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