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经典家风故事 ——张太雷

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 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:2024-08-26 10:12
字号:

    人物简介

      

张太雷(1898年——1927年),原名曾让,字泰来,学名复,自号长铗,参加革命后初名春木、椿年,后改太雷 。他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,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、宣传家。1927年12月12日,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,中弹身亡,年仅29岁。张太雷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。

 

家风故事

1921年初,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要求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派一名代表前去联络。李大钊等商定,派年轻有为的张太雷前去。张太雷由此成为中国共产党派赴共产国际的第一位使者。启程前,由于时间紧迫,张太雷来不及回家告别,只好写封家信寄给妻子陆静华。此信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张太雷家书。

张太雷写信的目的,是要向亟盼他毕业后能够找到如意工作、进而改善家境的母亲、妻子诉说自己放弃“学而优则仕”的老路、选择革命道路的决定,并希望获得家人的理解。但在当时的反动政府统治之下,革命工作都是秘密的,不能在信中明说。

为此,他首先从家人最为蔑视的官员腐败入手,讲官员腐败后不仅理想堕落,而且日常生活也会堕落,这与其追求的幸福是完全相悖的。他写道:“做了官,发了财,难保我的道德不坏。常常在官场中混,替那些不好的人在一起,嫖赌娶妾的事情或不能免。倘若是这样了,非特我的身体、道德要坏,恐怕家里要受莫大的苦处。你也看见多少做官的发财的人们多嫖赌娶妾。倘若我做了官,发了财,我自己也不能保不替他们一样的做坏事。”

沿着这一思路,张太雷进而循序渐进地引导说:“惟有求得高深的学问既可以自己独立谋生,不要依靠他人,这样就用不着恐惧失去饭碗,心境自然也就安定”,“所以我决计外国去游学求一点学问,将来可以享真正的幸福,你也可以享真正的幸福,母亲也享真正的幸福”。

张太雷对母亲十分孝顺,信中特别关照妻子要妥善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,充满了对亲人的真挚感情:“母亲年老亦当吃好一点,穿好一点。你可劝劝母亲说不要过省。不然我在外如何安心呢?”

同时,他启发妻子要跳出自我私欲的小圈子,树立起远大理想。他充满深情地说:“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,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”,“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,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”,“你必要照我告诉你的做,我在外心才能安”,“希望我回来的时候,我学得很好,你也学得很好,那时我们多快活呵!”

在这封家书中,张太雷向陆静华隐秘地表露了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及对幸福的理解,表明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、坚决走革命道路的决心以及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。

张太雷向家人直抒心意: 他从事革命工作不是为了做官发财,而是为了求学问,做有高尚道德的人;他所追求的幸福,不仅仅是家庭温饱,而是人民将来真正、永久的幸福。这些都真实地展示出一个23岁的年轻共产党人可亲可敬可信的形象。对此,张太雷的女儿张西蕾深情地回忆说:“这封信我在青少年时期读过多遍,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很深的影响。”

标签:
关联信息